在這部影片中,我對於導演兩個處理手法感到蠻意外且困惑的,因此我將針對這兩個疑惑之處,試圖做一些解釋。首先是整部影片交織著當代台北和中國大陸文革時期兩個時空場景的處理手法,兩個時空下的主角群似乎都面臨了一種困境,雖然困頓的客觀環境是不同的:在經濟剛起飛的台北,整個社會表象是呈現進步、充滿希望的,但實際身處其中的四位主角卻有各自的煩惱─不再受重用或是錢不夠多。當小神童的絕技被他們意外發現時,每個人的內心似乎油然生起一種為己私利的美好藍圖, ;而另一個時空下,中國大陸文革期間,知識份子被迫下鄉勞動,在那個年代裡,要吃飽穿暖都成問題,保有尊嚴似乎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倒是保命要緊。總覺得導演在問我們觀眾說:「過去的共產主義好似一個退步、落魄的大倒退,那麼在民主自由的台北都市,人們的生活有沒有比較好呢?」

在最後一幕裡,兩個不同時代的棋王站在一起,仿如局外人般,走出了這個世界,走出這場好似沒輸也沒贏的棋盤之外。在我看來,這兩位棋王是象徵性的角色。王一生與老棋王和棋,以及小棋王在節目中贏了劉教授,這兩位棋王在棋盤上的勝利並非在現實世界得到多少實質的回饋,而是得到比較精神層次的圓滿。

再來,我想試著結合兩岸關係這個議題,加以解釋影像帶給我這方面的意義。我認為,不管當代的上位者持守著共產主義或是民主主義的頭銜,但這種階層關係的結構仍然存在,上位者掌控多數權力和資源的社會從文革一直到堪稱現代化、自由民主的台北也存在,但並非表示我們便需與現實妥協,要跟我們認為不對的事情妥協。而王一生和老棋王的和棋最後好似給我一個樂觀的解答:直到人生盡頭的那一刻,每個人在這個世界裡所受到的不平等都將扯平,而兩位棋王最終跳脫出故事情節,給我一個滿灑脫的解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neAnd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