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我19歲上大學那一年,我到四川遊覽,大陸導遊帶我們去聆賞一齣金沙音樂劇,名稱我完全沒有印象,不過那齣劇的來頭挺大的,巡迴演出並增生很多第二、第三代演員來演出這齣劇。音樂劇演出後,團裡跟我爸媽年齡差不多的叔叔說了一句話:「他不斷唱總有一天、總有一天,我聽了都煩了。」但是帶團的年輕大陸導遊卻不以為然覺得這是一齣精緻的音樂劇,卻沒有得到團員的認同而感到有些情緒。

而我就在想,這是什麼原因呢?金沙音樂劇的主軸是超越時空的男女愛戀,對於這些年過50的大哥大姐,老實說應該沒有什麼強烈的共鳴。

反觀音樂時代製作的《隔壁親家》,主演彭恰恰為何能夠抓住整個劇場觀眾的心情,因為記憶的連結太強烈了。彭恰恰將自身某部份的過去記憶從內心抽取出來,和他所演示的主角相結合,他的窮苦、被人看不起、沒有男孩子繼承等情緒在那首歌裡瀰漫,而坐在台下的觀眾自然能接收到他的情緒。

金沙音樂劇所描寫的愛戀存在於一個不太可能發生的現實裡,當中缺少了實在的元素,無法穿透觀眾的心。

但是它的主題曲很琅琅上口,對於一首樂曲能夠產生迴旋、加深記憶的功能已經達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neAnd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